一个月后。
吕永昌站在材料研发中心三号实验室的主控台前。
全息投影中,实质化光线构筑的“光板”明亮耀眼,映照着周围所有人紧张的神色——吕永昌除外。
他对自己的计算有充分的信心。
实验正式开始。
氢原子喷口从“光板”上方缓缓伸出,将大量的氢原子喷向“光板”。
这些高速飞行的氢原子,在即将与“光板”碰撞的那一刻,被周围的大统一场牢牢锁死在“光板”之上。
此时,如果用微观视角观察,就能轻而易举地观察到,这些氢原子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。
但随着实验进入第二阶段,在大统一场控制装置的推动下,氢原子之间的间距飞速缩小。
当它们的间距小于1.5*10^(-15)米时,强相互作用力出现了,一股逐渐强大的力量拉扯着它们相互靠近。
间距继续缩小,当间距小于0.8*10^(-15)米时,强相互作用力的表现形式转换成了斥力,它们尝试着将周边的氢原子推离。
强相互作用力操控装置于此时启动。
通过大统一场,直接对强相互作用力进行干扰。
直至这些氢原子之间的间距缩小至人类所能操控的极限,这个压缩过程才宣告结束。
上述操作往复循环。
随着“光板”之上的致密氢材料面积也开始逐步增大,
一平方微米,一平方厘米,一平方米……
实验室内,众人脸上的紧张情绪也开始逐渐消散。
庆贺胜利的掌声也终于响了起来。
地球历4055年。
第一批强相互作用力材料,致密氢生产线成功投产。
从帝国要塞那边得到的经验让人类文明再次少走了许多弯路。
空间裂隙切割装置,搭配大统一场的精准控制,便可以对致密氢材料进行切割分装。
至于切割之后该如何进行焊接……
丁成旺院士提出了一款强相互作用力材料专用焊接装置的方案。
整套焊接装置相当于一台小型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作装置。
根据设计方案,它可以运行在星舰装甲的外层,通过粒子喷口和大统一场向目标区域注入相应粒子,以此来完成缺口的焊接和填补工作。
同年。
属于六级文明的恒星系星舰也完成了设计方案,并通过了零的模拟测试。
一艘艘体型极其庞大的星舰,在遍布开普勒恒星系的太空港中开始了建造工作。
如同恒星与行星的差距一样。
恒星级星舰与行星级星舰的差距也是跃进式的。
最高航行速度,从100c跃进式增长到了900-1000c。
能源方面也不遑多让,功率和储备能源容量的大幅度提升,让恒星级星舰的续航能力和续航里程同样得到了跃进式的进展。
保守估计,任何一艘恒星级星舰的作战半径,都超过了五千光年。
如果搭配上专门的物资补给舰,作战半径甚至可以超过一万光年。
如果只是单纯的航行,那这个里程数更是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。
此外,恒星级星舰的体型也远远超过了行星级星舰。
主力战舰的平均长度达到了八万米,次级旗舰【泰坦母舰】的规模则是超过了十万米!
至于人类文明永恒的旗舰【地球号】,更是达到了二十万米的量级!
这才是真正的高等文明!
吕永昌若有所思地看着全息投影中的数据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