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辉笔新看书网 > 鞅掌天下卫鞅秦孝公 > 第221章 图南
 
走着走着,卫鞅与景监二人就走到了书房里,对秦孝公行了礼。

秦孝公摆了摆手,示意二人坐下。

他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,看来真如景监所说做了一场噩梦。

而秦孝公一开场就是他做梦的事情,一点避讳也没有。

毕竟做场梦也不是什么大事,他便开门见山了:

“寡人昨天做了一场梦,又梦见了河西之地——醒来之后,寡人思来想去,秦国要战,果然要先攻打河西。”

“河西是秦国东边的门户,河西之地一日不收,秦国东境便一日不宁……”秦孝公认真地说着。

但是卫鞅却不这样认为:“但是臣此来,却不提议君上马上去攻打河西。”

“那左庶长有何高见啊?”景监问道。

“图南。”卫鞅只点了两个字,“秦国现在可以先不管河西,向南发展。”

“图南?”秦孝公与景监同时重复道。

秦孝公的整个人都愣了一下,继而喃喃道:“南方,有何利可图?只有将河西之地取回来,秦国才能进取中原、进而成就一番王图霸业……在南方取地,对秦国有何好处?”

秦孝公下意识是这样想的。

景监在此时,对秦孝公摇头说道:“不,君上,只要是地,便有好处——天底下岂有无用之地?”

卫鞅接道:“秦国在河西的敌人主要是魏国,有这位战国第一霸主在这里,就意味着,河西全境,不是一天能打回来的。先君献公将秦国军队尽撒于河西,一辈子也没有把河西打回来,君上有没有想想是为什么?”

秦孝公思考了一下:“或许是那时候的秦国还比较弱?我们现在已经变过法了,或许……”

卫鞅直接打断了秦孝公的话:“君上犯了和先君献公一样的错误。”

“何错?”秦孝公有些不明白。

“为什么一定要死盯着河西之地不放?”卫鞅的神情愈发认真,“暂时攻不下来,就该放一放、缓一缓,先看别的地方能不能捞到好处,等能攻的时候,再攻河西不迟。”

“都说了——河西之地是秦国东境之门户……”

秦孝公解释着,却正好撞见了卫鞅的目光,听着卫鞅说道:

“但是现在秦国在河西已经有了地盘在与魏国对峙,不怕魏国顺着河西长驱直入,也不怕三晋其他两国——秦国国力,防守河西,绰绰有余。”

秦孝公听着这话,别了别嘴:“但河西未能尽入秦国之手,便是寡人的腹心之疾,寡人如何睡的安稳?”

卫鞅笑道:“在秦国真正强大起来之前,君上的觉都不可能睡安稳的。”

秦孝公听到这里,也笑了起来:“也是——”

“所以君上,现在还想着河西吗?”卫鞅轻声问。

秦孝公沉默了一下,挠头说道:“怎能不想?”

“那就先请君上憋着,把目光往南边放。”

卫鞅站起来,走到书房内的地图跟前,秦孝公与景监也一起起身,走到了卫鞅旁边。

这幅地图早就在秦孝公的书房里放着了,平日里秦孝公也经常看,看着地图,就像看着天下……

秦孝公如是想着。

但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,他很快便打断了自己的思绪,问卫鞅道:“卫鞅叫我图南,不知图的是哪处南?”

卫鞅的手指向蓝田,然后往右下方向走去,越过秦国领土,在楚国领土上画了个圈:“这里。”

“商於之地?”秦孝公与景监惊道。

卫鞅所指的,正是楚国的商於之地,一共十五座城邑,是目前秦楚边境有名的要塞。

这里西北临着蓝田,而再往东北走一走,则是秦国把控的函谷关,是秦国领土的最东端——按理来说,如果河西之地没有被其他国家所侵蚀的话,中原国家进入秦国关中腹地,就只有入函谷关这一条路。

所以说函谷关是座很重要的关卡。

但是现在,秦国的河西之地被魏国攻占了一半,而楚国则不需经过函谷关,直接通过商於之地便可发兵攻秦。

在这个时候,函谷关的作用便被大大削弱了。

因为攻秦之路,不止函谷!

而商於之地,便成为了掌握在楚国手中的命门,对秦国极其危险——还好楚国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想着通过这条路来攻击秦国……

“是的,商於之地。”卫鞅肯定道,“趁着楚王还没对秦国重视起来、楚国在商於驻兵薄弱,秦国派兵一口气拿下商於之地全境,应该不成问题。”

“不过楚王也不是吃素的吧。”景监思忖着,“楚国地域辽阔,也算一个强国,万一楚国回过神来,发现商於之地不翼而飞了,说不准就会用强兵攻打秦国……”

卫鞅回答道:“所以要快,要等楚王还没有反应过来,商於之地,已尽为秦所有——卫鞅分析过楚国在商於的驻军,秦国可以应付。”

景监听到这里已经开始鼓起掌来了:“不愧是我们变法的左庶长,呈上来的,果然是一把利剑!”

秦孝公听到这里,也开心起来:“好,就用你的主意了!”

“只是……”秦孝公思忖着,“攻占商於,一定会动用不少秦军,河西那边魏国看见了,说不准就会乘虚攻击。”

这确实是一个难题。

卫鞅摸了摸下巴,抬头说道:“臣觉得,可以与魏国议和,拖住魏国。”

“议和吗?”秦孝公心中的疑云依旧没有消散,“可秦国还尚无与魏国议和之先例,咱们提议和,魏国会听吗?”

景监突然说道:“不是没有先例的。”

“嗯?”秦孝公竟然有些记不起来了。

景监提醒秦孝公:“君上在位的第五年,就曾与魏国在彤地议和——只不过是两方派将领议和,双方国君没有见过面罢了。”

“对,是有这回事儿。”卫鞅肯定道。经景监这么一提醒,秦孝公想起来了,是有这么一回事儿——那次是因为秦国在变法,秦孝公不想让魏国攻打秦国影响到变法,所以就互派将领在彤地签了合约。

“所以君上不必担心魏国会不接受和谈。”景监笑了,“只要魏国觉得自己需要,肯定会接受的。”

而在秦孝公的身边,卫鞅继续思考着:“因为这次议和是为了给攻打商於之地争取时间,我们可以搞的阵仗大一些,越大越好,拖的时日越多,也越好……”

“怎么拖?”秦孝公问道。

“对了。”卫鞅一拍手,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。

“左庶长想出来了?”景监问。

卫鞅点点头,转向秦孝公:“邀请魏王会盟,君上你看如何?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